瀏覽:人次
Published on : Dec 8th 2020
“圈層營銷”這個詞最早在地產行業(yè)使用,就是在
品牌策劃營銷概念里,把目標客戶當作一個圈層,通過針對他們的一些信息傳遞、體驗互動,進行精準化營銷,雖然這個理解過于膚淺,但卻很實在。圈層化是社會發(fā)展中必然的特征,由于消費者在消費水平、消費方式、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,圈層開始明顯地呈現。
我們?yōu)槭裁葱枰ψ樱驗槿耸巧鐣膭游?,社交是人最基本的需求,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系和照顧,社交是“刷存在感”很重要的方式。
先來看一下圈層的演變,遠古時期,人們以種群或血緣關系組成一個個群落。后來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后,尤其是階級社會,更多地以階層為特征進行圈層的劃分,八十年代的工人文化俱樂部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。到了二十一世紀,興趣作為圈層劃分很重要的特征。尤其是近兩年,移動營銷更加促進了圈層的分化,出現了很多以線上、線下互動的興趣小組。線上的像微信群、QQ群、豆瓣、人人網等,線下的就更多了,俱樂部是很重要的一種形式。有形的,無形的圈子正以極快的速度形成。
現在真正的到了“有圈子才有一切”的時代。
而企業(yè)在圈層的迅速集結、轉化中能夠做一些什么呢?企業(yè)需要尋找一群對自身品牌有認同的人,通過緊密的互動,使這群人與品牌發(fā)生關系,去影響更多的人,最終形成品牌專屬的生活方式,這便是品牌圈層營銷的本質。
我們來看一下很多品牌在圈層營銷中的現狀:
1、有用戶無粉絲。這種方式對于無技術,無設計,無體驗感的中國品牌來說很常見。“粉絲”這個詞里有一種“瘋狂”的意味,所以估計連品牌自己也沒有想清楚用戶為什么會為了品牌瘋狂吧,更別提什么“粉絲”了。
2、有產品無關系。這是傳統(tǒng)媒體時代留下來的頑疾,通過渠道銷售的產品跟消費者之間毫無關系可言。
3、有品牌無KOL圈層。請注意,這里的KOL圈層并不是你花錢就可以收買的,他們是真正對你的產品和文化擁躉者。
著名的預言帝KK(凱文·凱利)提出的“1000鐵桿粉絲理論”:如果一位創(chuàng)作者或者藝術家能夠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,他們用一天的工資來支持創(chuàng)作者的工作,便可以辭去全職工作,養(yǎng)活自己。
對于創(chuàng)作者來說,長尾無疑令人喜憂參半。長尾并沒有大幅提高創(chuàng)作者作品的銷量,反而加劇了競爭和無休止的降價壓力。如何擺脫默默無聞、銷量疲弱的困境,就是要找到1000個鐵桿粉絲。鐵桿粉絲是指,無論你創(chuàng)造出什么作品,他(她)都愿意付費購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