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:人次
Published on : Jul 20th 2014
古希臘人建筑神廟的靈感來源于古埃及人,他們將埃及神廟的內(nèi)部翻轉(zhuǎn)為外,用大量的柱子作為建筑物的支撐。由于柱子外顯于建筑外面,愛美的希臘人便發(fā)展出了體系完備的柱式結(jié)構(gòu),并且形成了多樣的風格,當今很多的
專賣店設(shè)計都采用這種建筑風格。
1. 多立克柱式(Doric Order)
是希臘古典建筑的三種柱式中出現(xiàn)最早的一種(公元前7世紀)。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階座之上,特點是柱頭是個倒圓錐臺,裝飾簡潔,沒有柱礎(chǔ),柱身有20條凹槽。建造比例通常是:柱高與柱直徑的比例是6:1,雄健有力,象征男性美;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人柱。著名的雅典衛(wèi)城(Athen Acropolis)的帕提農(nóng)神廟(Parthenon)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。
2.愛奧尼克柱式(Ionic Order)
愛奧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愛奧尼亞,小亞細亞西南海岸和島嶼,上面住著操愛奧尼亞方言的希臘人,是希臘古典建筑的三種柱式之一。愛奧尼克柱通常豎在一個基座上,柱高是其直徑的8-9倍,柱身有24條凹槽,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,富有曲線美。外形比較纖細秀美,又被稱為女人柱;愛奧尼克柱由于其優(yōu)雅高貴的氣質(zhì),廣泛出現(xiàn)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筑中,如雅典衛(wèi)城的勝利女神神廟(Temple of Athena Nike)和伊瑞克提翁神廟(Erechtheum)。若現(xiàn)在的
店面設(shè)計也可以采取這種設(shè)計的話,那個高雅大方是前所未有的。
3.科林斯柱式(Corinthian Order)
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紀由建筑師卡利漫裘斯[Callimachus]發(fā)明于科林斯[Corinth],此亦為其名稱之由來。它實際上是愛奧尼克柱式的一個變體,兩者各個部位都很相似,比例比愛奧尼克柱更為纖細,只是柱頭以毛茛(gen)葉紋裝飾,而不用愛奧尼亞式的渦卷紋。毛茛(gen)葉層疊交錯環(huán)繞,并以卷須花蕾夾雜其間,看起來像是一個花枝招展的花籃被置于圓柱頂端,其風格也由愛奧尼亞式的秀美轉(zhuǎn)為豪華富麗,裝飾性很強,但是在古希臘的應(yīng)用并不廣泛,雅典的宙斯神廟 (Temple of Zeus)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。相傳古時候在科林斯這個地方有個美麗的少女,正當她快要出嫁時,突然生急病去世了。家里人都很悲傷,與她日夜相處的一個保姆更為傷心,于是把少女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和其它心愛之物搜集起來,裝在一個花籃里,放在那少女的墳?zāi)股稀5诙甏禾?,墳上長出了一棵毛茛花,莖葉越長越多,竟把這只小花籃環(huán)繞起來,形成一個十分美麗的形態(tài)。后來,人們就根據(jù)這個奇妙的故事專門為
專賣店設(shè)計了一種柱式,上部是藤蔓似的渦卷,下面便是毛茛(gen)花的莖葉圖案。
4.人像柱
希臘雅典的伊瑞克提翁神廟(Erechtheum)南立面的西端有個著名的少女門廊,建筑師別出心裁地用6尊2.1米高的少女雕像作為承重柱,她們長裙束胸,亭亭玉立,乃是全廟最引人注目的所在。這種柱子并不是古希臘的一種主要柱式,它只出現(xiàn)在個別
店面設(shè)計的局部。
據(jù)古羅馬建筑家維特魯威所著的《建筑十書》中記載,古希臘在與波斯的戰(zhàn)爭中,伯羅奔撒半島上的一個城邦――卡利亞邦曾幫助過波斯。戰(zhàn)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,為報復(fù)卡利亞邦,就對其宣戰(zhàn),希臘人大肆殺戮卡利亞邦的男子,焚毀城堡,并把婦女都押解到凱旋慶典的行列中,還將她們用永受凌辱的奴隸形象雕刻成柱子,象征著讓她們頂著屋檐,承受負重之苦。作為建筑藝術(shù)來表達這個故事時還頗用一番心機:柱子應(yīng)當是垂直的,但女性形象應(yīng)當是曲線的。古希臘藝術(shù)家將這六根女像柱以一腿直立,另一腿微曲的姿態(tài)來表現(xiàn),結(jié)果兩全其美,可見古希臘藝術(shù)之高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