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:人次
Published on : Jul 20th 2014
早在先秦時期,人類就開始利用圖形符號作為手段,這些符號生動、簡練,可能就是人類早期設計的標志了,隨著社會的進步,標志設計在隨之變化,在這發(fā)展過程中,標志大多以平面的形式去表達,但隨著人們現代審美觀念的轉變,人們再也不滿足于標志的平面表現形式了,在現代設計過程中,設計師也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空間思維,開始嘗試從空間的角度去探索標志,或者試圖以平面的手法去演繹標志的多維世界。
這里說的三維空間并非實際意義上三維空間,而是一種視覺空間,它體現不僅是出色的平面視覺效果,更多的是感受其中的一種立體的空靈,一種空間的飛躍感,一種空間的沖擊力。
我們不應該只是從形式美的角度來思考設計,更需要從多維和空間的立足點去詮釋一種商標圖形的新意。
一、利用形態(tài)大小變化表現空間感
產生空間感最主要的條件就是物體形態(tài)的前后距離關系,在視覺范圍中,相同的物體形態(tài)因距離遠近的不同,看起來大小也不同,因此,在平面上由于視覺的關系,使較大的物體形態(tài)有向前感,較小的的物體形態(tài)有后退感。這種利用大小變化形成空間效果的手法相對容易掌握,但物體形態(tài)之間大小要有尺度,不然,形與形之間的關系就脫離了,反而起不到形式空間感的目的。
二、形態(tài)矛盾表現空間感
違反正??臻g觀念不同形態(tài)的組合,便可產生似是而非的矛盾的空間印象,新的形態(tài)與觀念也隨之產生了,這也就是利用視覺差異創(chuàng)造新空間的目的,也是創(chuàng)造具有空間感標志圖形的有效方法之一。
利用對正常的空間透視方法的認識,憑借一定構形手段,可心在同一視覺空間中表現不同空間觀念的并存,從而顯示出在視覺上矛盾的空間。表現不同空間觀念的并存,還可以運用視覺認知狀態(tài)的交替變化產生。通過線條、明暗以及透疊手法,表現或前或后,或凸或凹的雙重視幻效果。這類視覺效果以幾何化形象最易表現,因為幾何化形象的單純和簡化便于視覺狀態(tài)轉化,并產生視覺動態(tài)和心理沖擊。
另外,有意識地將平面與立體、二維與三維進行空間轉換,過渡過和組合,也可以使同一圖形空間中出現不同空間觀念的并存。
三、利用光影表現空間感
光具有影響一切視覺對象外表的種種特性。光既可以增加內容,也可心壓縮內容,既能夠顯現視覺對象的外貌,又能夠遮蔽事物的外形,在這若隱若現的過程中,就會產生視覺空間感。
有光與形態(tài)存在即會有陰影,在光與陰影的強烈對比襯托下,形態(tài)就會產生視覺沖擊力強的空間感。
四、利用面的彎曲變化表現空間感。
而通過旋轉、彎曲變形以后,由于同一面的不同部分產生方向上的改變,就會使形象在視覺上產生空間感。
五、利用線的變化表現空間感
改變線的長短、粗細、疏密、曲折等,在畫面中都會產生空間效果。
六、色彩的變化產生空間感
色彩有明度、純度的特性,還有冷暖之感。明度高的顏色有向前感,明度低的顏色有后退感;純度高的顏色有靠前感,純度低的顏色有靠后感;冷顏色有遠離感,暖色有近在感。這種視覺上的錯位就會產生空間感。另外,顏色的漸變過渡也會產生空間感。
七、互借互生的形態(tài)產生空間感
共用形象是新的空間感受的一種特殊構造方式。物象間利用它們的相似形、互借互生、融入對方的形象結構中,相互成為對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形成兩形或多形共用的有機整體。共用形象的產生是空間聯想的結果。利用視覺空間上的錯覺和形象的巧遇配置,讓形象間發(fā)生關聯、轉換,致使現實中原有的空間形象轉變?yōu)橄胂蟮男碌目臻g形象。
通過以上幾種方法都可以創(chuàng)造出具有空間感的標志圖形。在信息爆炸的年代,人們在接受各種信息的過程中,思維已經麻木,傳統(tǒng)的平面標志形式不能再激發(fā)人們的任何審美情趣了。所以,現代的設計師在從事標志的創(chuàng)造時,應該更多的從多維與空間的方面去思考,創(chuàng)造出能讓人們產生無限暇想的標志圖形。只有這樣的標志圖形才能有生命力,也只有這樣的標志圖形才是現代信息傳播的新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