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:人次
Published on : Jul 16th 2014
在上海襄陽路Art house里,通過skype,藝術家提諾與自己作品的詮釋者進行了第一次工作坊活動。這位曾被《紐約時報》代表德國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,在法蘭克?,F(xiàn)代藝術館、倫敦當代藝術學會等場所多次舉辦過個展的藝術家,在詮釋者們的眼中,是個額頭飽滿、笑容靦腆、言語堅定的黑發(fā)青年。“不可以拍照。”關于自己的作品,提諾首先這么強調。
這是因為提諾對作品去物質化的堅持。表演過程中,拍照、攝影、錄音,或者紙筆記錄都是被禁止的。這屬于一種被專賣店設計藝術家命名為“構建場景”的藝術觀。在它的觀照下,藝術家的作品構思,只能由人來具體實施。人群間的人聲、語言、動作和互動,是作品的載體。這種對一切唔知形式記錄的拒絕,使作品僅存在于當下被行為侵占的時空之中:只有在場,才能經歷。
“對話”,是藝術家對于“交換”這個題目的解題。在他的作品中,除了表演者對于專賣店設計藝術構思的闡釋以外,旁觀者的反應與參與,也是作品的重要部分。正是這些不確定性,給予了作品更多的可能型,溝通不是單向度的。